第八百六十四章 文先生(三)(第1/4页)
“古时风气,比如今不同。”“唐朝以刺客来刺杀敌君,在当时讲究光明磊落的风气下,不是光彩事情,关于此人刺杀敌君一事,也是一直不曾揭开。”“这还是唐朝后来鼎盛之时,风气有改,才提倡此类事情,也才有了此人的名声。”邓隐说到这里,细细述道:“根据记载,此人自动请缨,命唐祖皇帝将自己打下牢狱,将他妻子纳为妃子,然后鸠杀,至于其亲子,除以凌迟,夷灭三族……而他自身,斩断一臂,在牢狱之中,被一至交好友所救,而这至交好友事后,也被皇帝所杀。”“他带着残身,投靠敌国,敌君见他如此悲惨下场,尽信无疑,且又十分赏识此人才能,视作心腹,委以重任,就如您对于文先生一样。”“后来……此人与敌君同游,半途暴起,杀掉了敌君,旋即又自刎而死。”“在当时的风气,作为刺客,注定见不得光,而他的妻儿也都死了,他的好友也已死了,他的族人都死了,就连他本身也死了……但这是他主动请求。”邓隐抬起头来,道:“他凭的是什么?他放弃了一切,又是为什么?”“他给自己定下毒计,在此之后,可有后悔?他若后悔,何不在敌国之中,作为高官?须知,以他的处境,敌君已是万分信任于他了……”邓隐看着梁帝,道:“老臣自觉忠于梁国,可以为梁国征战沙场,死而不悔,但也不敢说,会如这人一般行事。”梁帝看着他,道:“亲朋好友等等一切,便是你眼中所见的梁国,朕可以理解。”邓隐道:“但此人呢?”梁帝默然不语。邓隐说道:“此人行事,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