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好,为了跟乔楠堵气,邓文昌返璞归真,全靠一只右手,一支笔猛写个不停。

乔楠像是灌了十瓶红牛一样,元气满满,干劲十足,邓文昌先觉得手累得要断掉一样,疼得厉害,写不下去了。

部门里的老人看到这一幕,有人走到何义的身边,对何义竖了竖大姆指:“小邓同志有多高傲,多狂,我们部门里就没不知道的。但是这位小乔同志能让他吃苦头,实力不容小觑。老何,老实交待,这么好的小同志,你上哪儿找的。小姑娘看着小小的,真一点都不娇气啊。”

干起活来,甚至是比邓文昌还“皮糙肉厚”,妥妥的实干派。

何义特别骄傲,小师妹可是“他们家”的人,同一个师门出来的,能不好吗?多少年了,师父的眼光还是像年轻时候一样好,如同当初看上自己当徒弟是一样的:“那是自然,别看小乔同志年纪小,人家可是北大高材生,年年都拿奖学金。要不是家里情况特殊,我们部门里可不单小邓同志一个留学生。小乔同志公费留学,都没肯去。”

同事惊讶极了:“这么出息?”他家的孩子还想留学呢,就是成绩没考上,得自费。一年花的钱,真叫他跟他老婆肉疼得不行。什么学费、书本费,贵得不行,这都还没算生活费呢。可是再贵、再肉疼也得去啊,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都指望着孩子能成才,以后替他们争口气呢。

这钱,只能掏啊。

跟自家掏得肉疼的情况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