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告:在奉献的过程中,奉献者需要庄重地背诵一段固定的信仰告白:“我祖原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5 - 10节)。这段告白犹如一部浓缩的家族史与民族史,它从雅各迁居埃及讲起,详细追溯了以色列人历经重重磨难,最终成功出埃及并进入流奶与蜜之地的伟大救恩史。通过这一宣告,以色列人不仅铭记了自己的历史,更强化了对神的信仰与依赖。

- 共享:奉献仪式完成后,奉献者会与利未人、寄居者一同举行盛大的宴乐活动(11节)。这一共享环节体现了团结与友爱,象征着神的恩赐应当被众人共同分享,也进一步巩固了社群之间的联系与凝聚力。

十一奉献的周期性责任(12 - 15节)

- 行动:在第三年,也就是慈惠十一奉献年,以色列人需将当年出产的十分之一,慷慨地分给利未人、孤儿、寡妇与寄居者(12节)。这一行为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照顾,是一种基于宗教信仰的社会责任践行。

- 宣告:完成奉献后,以色列人要在神的面前郑重宣誓,表明自己已严格按照诫命行事,并虔诚地祈求神能够继续赐福这片土地(13 - 15节)。这一宣告既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确认,也是对神的一种祈求与依赖,彰显了神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盟约关系的重申(16 - 19节)

- 神圣要求:神明确要求以色列人必须遵守一切律例典章(16 - 1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