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的产业丰盛无比(16:1 - 9),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是神对他们的应许和祝福。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未能完全驱逐迦南人(16:10)。这种强烈的反差,引发了人们对神的计划与人的责任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地理逻辑:经文从整体边界(16:1 - 4)开始描述,让读者对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的土地范围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接着深入到具体城邑(16:5 - 9),详细阐述每个城邑的位置和重要性。最后以失败记录收尾,这种从大到小、从成功到失败的叙事方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神学张力,使读者深刻感受到神的计划与现实的差距,以及人在其中的挣扎与抉择。

二、历史与文化背景

历史语境

以法莲的地位:以法莲作为约瑟的次子,在雅各的祝福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被祝福为首(创48:19)。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以法莲支派逐渐成为北国以色列的核心力量,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深远。

基色的战略意义:基色是迦南地区的重镇,它地理位置优越,控制着沿海与内陆的贸易路线。从埃及文献(如图特摩斯三世年鉴)中多次提及基色可以看出,它在古代近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商业往来还是军事战略,基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迦南人的存留:令人惊讶的是,基色直到所罗门时代才被埃及法老攻取,随后作为嫁妆赠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