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孙坚之怒(第2/5页)
进、何苗等的部曲心甘情愿依附,又才能使吕布这样的猛将甘愿背主相投,可如说及“严肃军纪”,却从来不是董卓部曲的长项。这后两条,恐怕也只有最后一条董卓可以做到。
念及此,贾诩不觉心道:“只靠财货利‘诱’,终非长事。军纪如不能严肃。士气早晚会散。”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军纪之扭转非一朝一夕之力,更关键的是,董卓以恩义、财货聚士。也压根就没想过“严肃军纪”。这么一来,只能寄希望於冀州、荆州,能早点出现内‘乱’了。
否则,时日一久,恐怕会真如李儒所说。士骄思归,难以作战了。
关东联军和董军,两军对垒,敌我之间,各有短长。
关东联军其长在:州郡并起、声势浩大,有士林的舆论支持。
董军其长在:倚仗坚关、兵精将猛,控制着朝廷、天子,以为“大义”。
关东联军的短处是:起兵的诸侯们各怀心思,其中大部分人更注重的是“私利”,而非“公义”。袁绍只是名义上的“盟主”,并不能真切地统一诸路,更无法使臂使指地去指挥他们。
董军的短处则是:因在舆论上处於下风,又是“客场作战”,假以时日一长,必将士气不振。
对此,联军中和董军中的明智之士都能看出,所以也才有了文丑、李儒、贾诩等人分别针对董军“士气”而提出的各种说法,但不管董军的“士气”最终会如何,至少在目前看来。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