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联合孙坚(第3/4页)
多人起来讨董,兵马合在一处少说一二十万。即便兵败,也不会一败涂地,仍有东山再起之机。
凡结盟之约,结盟的不管是双方或是多方。都需要一个首领,文丑和孙坚对此虽无明言,可两人皆清楚,尽管两人现在的管职差不多,可无论是族名家声、抑或是自家人望,文丑都稍逊孙坚。所以两人的盟约肯定是只能以孙坚为主,文丑为次。
孙坚的同意联合起兵是文丑谋划的意外之喜!而他也只有选择同孙坚联盟,因为关东中原等地的地方势力无一不是以袁绍、袁术两兄弟为首的,他文丑是怎么都没有能力插上一手的,因为他的名望、人望实在是太过薄弱,在这一方面,孙坚和他相若,这也是孙坚最终能够同意同文丑联盟的原因所在吧!
文丑心想:“我这一路就只有我和文台二人,如论战力,我二人固是不逊於任何一路联兵,敢与之争锋疆场,可如论人望,却是有所不足啊。”这是无奈!
袁绍、袁术两路不必多说,此二人一北一南,是这次讨董的首领;会师酸枣的军马最多,张邈、刘岱、桥瑁、袁遗、曹操等等,无不是名闻天下,可谓“英雄济济”。
而没有名望也就意味着只能从战功上来弥补,还不能违背联军众人的意愿!虽说文丑还扯着冀州牧韩馥这面大旗,不过其势尤弱!因为韩馥还是以袁氏门生而自居,更何况文丑呢,不过这都不是阻挡文丑的理由。
讨董看似声势浩大,可结局如何,现下没有人比文丑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