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往往都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一一誊刻在竹简上。所以才有了‘汗牛充栋’、‘学富五车’这样的成语得以流传。

由此,可见书籍对于这些寒门士子的重要性。

下一步,文丑就欲在这方面下手,还怕这些士子端架子吗?当然这都是文丑的一些想法罢了,具体要怎么操作,还待进一步规划。

首先就是要解决书源的问题,要想打动这些士子,必然需要一些颇为罕见珍贵的书籍,那些大路边上的《急就篇》、《孝经》等就登不上台面了。虽说不见得这些寒门士子有什么大的见识,但是一般的书籍肯定是不行的!关于这方面,文丑有三四个想法:一为乡三老姜承、一为县令门下姜恢、或是乡中富户豪族的藏书、再者就是远去郡县高价求些书来!

再者就是,怎样处理这些书,既能使得这些士子前来为他所用,又省时省力。当然将书籍直接赠送给他们是肯定不行的!他文丑还没有这么大的手笔,就是当今天下也没有几家几户人家敢这么做。文丑的想法是,建立一种借阅、租赁方式,类似于后世的公共图书馆,将所能收集起来的书籍,全部复刻出几本来,放在一个公共的房屋内,供人借阅、租赁。当然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也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当然借阅、租赁的代价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金钱了!

再者就是要怎样将一些对于这些士子来说,属于普通的、大众性的知识书籍,全面推广到,乡民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