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方法。

第一,加快“传导区”的过程。

第二,加快“输出区”到下一个神经元细胞“接受区”的过程。

第一个方法要想实现,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减小信号的衰弱,这一点脊柱动物有很大的优势。

可以想象,整条神经是一段段的电线(神经元细胞)连接起来的,当电流信号在一节节电线中流过的时候,信号强度会衰弱。脊椎动物对比其余生物的作弊之处在于,在这电线上套了一层无耻的绝缘外壳,这外壳叫做髓鞘,能保证信号强度衰弱的幅度极小,可以更快的传递。

不过问题是,髓鞘不是很严密,中间存在缝隙,用显微镜看的话,是一节一节的,节与节之间的缝隙就叫做“郎飞氏结”,“郎飞氏结”中的电线(神经轴突)依旧是暴露的。如果“郎飞氏结”数量减少,那么电线(神经轴突)就会暴露减少,信号传递就会越快。

第二个方法想要实现,那么最好的方式是改变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式。因为这一过程的传递,分为产生神经递质、包裹、扩散、接收、结合、反应等众多的步骤,极其繁琐。如果可以优化,哪怕只是优化一步,放眼到万千个神经元细胞的传递中,加快的程度也是极大的。

那么深蓝色液体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用哪一个方法来加快的神经反应速度?

李察眼睛闪烁着,快速思考,最终决定还是亲自测试一下。

深吸一口气,李察拿起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