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设计当量和实际释放的当量,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

设计的再完美,理论再正确,实际应用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实际释放的当量,和设计过程中的最大理论当量相比,应该是大大小于的。

就像是当初地球上,第一枚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因为采用了糟糕的枪式设计,实际释放的当量,仅为设计当量的2%不到,大量核装料被浪费。第二枚用于实战的原子弹,虽然采用了更先进的内爆式设计,但利用率也只是20%左右。

而他制造的原子弹,已经有意的修正了前人踩过的诸多错误,加入了中子反射材料,可以让和核装料的利用率大大提升,但也远远达不到100%。

就他估计,总体利用率能超过50%就算合格了,达到65%就极其优秀了,有很小的机率能达到70%以上。

相比较之下,地球上的核武器利用率在采取改进设计后,也就是80%左右,这已经是集现代工业全力的结果——他虽然有着空间铁指环当作加工刀具的优势,又有诸多法术辅助,但毕竟势单力薄,时间上也过于仓猝,难免有粗制滥造之嫌,能达到相近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可真实情况,给了他一个大大惊喜,多组数据都告诉他,他制造的核武器,比他想象中的更优秀,利用率能达到接近100%的程度。

而这还是在他极其严格考虑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得出的结果——基本上有因素可以扣除当量数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