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铁币,也就几块钱一枚。家里不实用的旧货,农民也就想换斤把盐钱,仨瓜俩枣就给打发了,废物能兑换现金,还乐得喜笑颜开。别小看了,这些小漏,累积起来,收入也很可观呢。

逛天光墟地摊,王静怡选了一枚崇祯通宝背敕二钱,此钱厚重,铜色金黄,文字深峻,明显带有凿刻痕迹。卖友疑为伪品,出价十元。她买了下来。转背窃笑,狂喜,为自己喝彩。其实这是一枚雕母钱,用精铜雕成,即铜雕母钱,为绝稀之品,市价过万。真正的母钱,是不修地章、不修文字,而修饰穿口等。

钱币不是随便找一枚,就能立马致富。清钱数十个铸造局,川炉、湘炉、巩炉等,各种炉别,如果一点都不了解,没两把刷子就想靠着几枚钱币发财,那必定会被各种骗子盯上!况且贵的,比如说雕母,祺祥通宝、咸丰试铸钱等,不一定碰到,碰见不一定识货。

本事不到家,就没资格去博一把。为了确定有没有看走眼,王静怡在省内各图书馆查阅了许多资料,几乎将国内有关钱币方面的图书读尽,又把藏锋的爷爷收藏的钱币,翻来覆去,琢磨了三天三夜没合眼。爷爷找人借了本记载古钱币的线装书,说主人只借一夜,明早必须归还。王静怡一分钟不敢耽误,瞬即捧书而坐,恨不得生出四只眼睛,能够一目百行。偏偏是港版繁体字,又是竖排,读习惯了横排本,一行一行地用手指抠着看,读不快。熬到午后,眼睛疲累,就用凉水浸一浸。连看带翻,到天色大明,居然把全书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