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边看着万长生。

万长生今天在国画系的专业教室,哪怕他不怎么在这边上课,基本的课题作业还是要交的,现在是一连四周的国画工笔课程。

很多人印象中的国画都是挥洒泼墨大开大合,其实大部分传世名作都是工笔,工整细致的小笔触加上晕染的细腻画风,也像古时候的照片一样,记录了很多那个时代的缩影。

新生的工笔课程,往往就是临摹名画。

这也是中国画和西洋画法的重要区别之一,中国人总是强调先模仿名作,掌握了技巧以后,再开始发挥个人思路,这是条快速成才的高效之路,西洋画则从静物写生入手,优点在于一开始就能保持个人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画风,不会过于限制思路。

这也许就是中国人山寨学习模仿能力冠绝全球的根本原因之一。

就连西洋画法写生起步的特点,现在捏吧捏吧的变成了中国特色。

大中华民族的包容能力也是超级无穷大。

包括万长生去年刚刚开始素描色彩学习的时候,不也是通过临摹赵磊磊这样的名家名作入门,到现在他自己的素描范本还卖得月收万金呢。

但在工笔绘制上,他早就超越了临摹的阶段,可以说他在寺庙墙上画的几乎全都是工笔,还是那种大幅面的工笔,现在把两支交叉十字抓在右手,娴熟而高效,几乎都不看那张《韩熙载夜宴图》照片的范本。

唯有快速完成国画系的课业,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