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当朝高官,展示皇恩与殊荣,来巩固统治集团的稳定。

甚至还有“弘文崇文生举”的科举特殊规定,来专门给予两馆学子便利。

唐前期,两馆学子最初依靠门荫入仕,进入两馆后,两馆学子在馆学卒业之时,要求是比较低的。两馆学子参加科举考试,有单独的命题和“简试”及第的优待。虽然其后多有变化,但这种优待是一直都有的。

不过,眼下崇文馆的地位早已经一落千丈。

唐朝前期,鉴于隋及唐初皇位继承不稳定的教训,皇帝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培养好接班人的结果。

因此对传统的长子继承比较重视,给予太子权力,加强东宫力量。然而太子总令皇帝失望,人主之喜好又难以琢磨,因此立储废储之事时有发生。

皇权之争夺异常激烈,结果总不能避免流血的宫廷政变。

到了唐玄宗时期,一改以往做法,反其道行之,转而削弱储权。

太子一般不住在东宫,而是随皇帝居住于别院。

此后,为储君服务的崇文馆也随之地位一落千丈。

玄宗时,唐代东宫官由辅弼两宫,开始向遵从于皇权的趋势而发展。玄宗为诸王时,在姚、宋等僚属的辅佐下夺得皇帝之位,因此其格外注意限制太子与崇文馆学士过于密切的关系。

到了晚唐,更是诸帝王多不置储,专权的大宦官常在皇帝临终前扶立新君。

因此东宫势力更加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