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二百七十五节 干事,正当时!(第3/6页)
,进士出身谁愿意往这里来?」汪文言笑道:「何况这也不完全是官员出身问题,我觉得倒是从省到府缺乏一个对州县较为明细详尽的考核规则,吏部下发下来的考定规则都太粗疏,流于形式,从省到府也基本上沿袭使用,许多本来该是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调整,但是并没有做。」
冯紫英瞥了一眼汪文言,「文言,朝廷下来的考定规则不也一样?每个省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
同样各项工作也有侧重,但是吏部考定标准征求过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意见么?也许有过,但是都是十年八年才来一回,照理说这都该每年征求意见进行调整,可吏部那帮老爷们都是高高在上,哪里会考虑下边的感受?」
汪文言点头,「太
过于刻板教条的考定规则,很难调动起下边官员的积极性,而且又无针对性,所以很多官员都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结果就是几年下来,情况都没有任何改观,但上边考评依然是一样,这样一来谁还会在意这个考核规则?」
「关键是考核规则和地方上很多具体事务没有挂钩!」冯紫英有感而发,「兴修水利,驿道建设,工商发展,这些非一朝一夕之功的事儿,谁还愿意去做?那些虚头巴脑的什么教化德政,或者讨好士绅的噱头,反而成了人追捧之举,这种考定方式如何能让有能力没人脉的官员脱颖而出?」
冯紫英的感喟也引起了汪文言的共鸣。
他当初在歙县当小吏的时候何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