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三年便会擢拔晋升,甚至干不满三年都可能破格提拔,孙承宗就是先例,袁可立的才能不输于孙承宗,没准儿一二年后就有可能左迁。

“嗯,所以紫英所言极有道理,不过当时齐阁老也是思衬再三,考虑到时机仍然不成熟,恐怕很难得到首辅和次辅大人他们的支持,……”

柴恪摇摇头,一个吏部尚书是很难推动这么大的动作的,那种意图太过明显的举措,很容易引起其他阁臣们的担心,本身吏部尚书就是十分敏感的位置,对进士们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引来关注,毕竟这些人都是未来朝廷官员的中坚力量。

朝廷内部的派系纷争虽然都控制在士人内部,在局面平稳是尚能寻求平衡和妥协,但是一旦局面不好的时候,尤其是皇上意见也捉摸不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引发纷争,所以对于内阁诸公来说,他们都宁肯求稳而不求变。

“但实事求是的说,如果不在府州干几年,真正历练一番,很多人到了朝廷中枢便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州县的基本运作模式,不了解州县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清楚州县官需要上司和朝廷在哪些方面给予指导和提点,单纯的在上边闭门造车,发号司令,往往都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袁可立也很有感触,他从苏州推官起步之后干过巡城御史,后来又在工部干过几年主事和员外郎,最后还在吏部干了两年员外郎,才从吏部到兵部担任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