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简单了很多,对于稳定势力有着极大的好处,这些都是曹操看的非常眼热的地方,可惜水泥厂就算是刘备治下也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有。

刘备倒也不是不卖水泥,就算是战略物资,偶尔陈曦也会脑子一抽开始往出卖,但就曹操弄到的水泥,也就是从长安往南阳,以及往河内两个战略要地修了两条路。

至于其他地方,曹操能获得水泥也就那么点,连两条特别重要的道路都没敢按照国道,郡道的水准修,四驾同行的道路在陈曦的眼里也就是县道的标准,就算如此曹操也清楚的感觉到了道路的便利性,可惜想再多修他也没办法了。

虽说荀彧在后来也想过用秦始皇修直道的方式给其他地方也尽可能的修筑道路,可惜那种道路如果想要平整,想要不被泥水侵蚀,修筑的难度太大,而且成本比从陈曦那里买水泥还贵。

当然秦人那种可怕的建设水平,讲道理如果真按照秦朝最高的要求修建的话,算使用寿命的话,其实是值得的。

当年秦朝修渭河三桥,从秦朝用到了汉朝,都没损坏,若非董卓下手破坏,这桥什么时候出问题还真是两说。

当然董卓也就是破坏了桥面,桥基并没有损坏,所以等曹操来到长安,修了修,这桥又能用了,之后历朝历代修补桥面,直到汉末七百年后,五代末期,这桥才真的毁了。

因而真要按照秦国律法的标准修筑,标准木石建筑,再不被特意破坏的情况下,按照要求保养,建筑使用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