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一有心就不赏赐,谁还去作好事?”

“更不要说虽恶不罚了,心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谁能知道你有心无心,坏了事,就自然要惩罚。”

“要不,有人杀人,有人卖国,喊着我是无心,你放不放?”

“故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实是坏世之言,且直接与朝廷大政以及孔子冲突。”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典故,你不会不清楚吧?”

这话一出,方惜本是不服,想跳起来抗辩,就猛的一怔,这是著名的典故。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子贡赎人不要报酬,人人不赎人,子路救人受牛,人人作好事了。

仔细一想,方惜不由变了色,不服之色渐渐褪去,露出沉思。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从两个典故就能看出,与大政冲突,怎么可能录取?

这道理,二人都是已经考中了举人的读书人,只要给点明一下,就自然能想明白。

“说白了,这是以鬼神压人道,压王法,而我们的考试是在人间,人间考官贬落你,实是理所当然。”

苏子籍说完,又转脸对着余律说着:“你说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