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闻都是响应了汝南袁氏的征辟,在冀州袁绍麾下任职,而余者的荀衍、荀悦等人则是躲颍川,归隐不出。

留在朝中的颍川荀氏中人,目前只剩下这个少府的侍郎荀攸。

昔日何进秉政,征辟海内名士二十余人,其中便有荀攸位列其中。

如今的荀攸,在长安中看似很老实,但董卓很清楚,他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一样,一直在暗中谋划自己,意图相害。

但董卓并不在意,朝中的士族官员,想要谋害自己的多了,这些个跳梁小丑,只要自己控制得当,翻不出什么花来。

任他什么海内名士,当世大儒统统没用,没兵没将任你有多少影响都是白扯。笑傲文学

荀氏族人,只要是人在京城,那便只能任由自己掌控拿捏。

当下,董卓问李儒道:“以卿之意,荀氏中人,当何处置?”

李儒抿起来嘴,眯眼道:“当初相国召荀爽入京,是为了安中原士人之心,可惜并无效果,各郡士人对相国之恩义视如惘然,类荀氏这种名门士族中人,留在京中越多,掣肘越大,倒是不如借荀爽之死,施恩泽于他,将其外放,倒也可以给长安留一份清静。”

董卓转头看向郿邬,似在思索,半晌之后,方听他言道:“也罢,那便借此机会,把荀家子弟外放出去,省的留在长安惹老夫腻烦……依卿之见,当置其于何处?”

李儒言道:“探子回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