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手机端p://.托‘人民政府’前面两个字的福,农民一亩地得交两三百斤公粮,粮食不够吃了,又可以去粮站买七角二的返销粮。交上去的粮是新粮、免费的,经过粮站一倒手,上好的新鲜大米变成了陈米,而且价格还要比城镇户口高出近八倍。

崇乡粮站还是老样子,楼下卖米卖油楼上办公,不过比平时热闹了许多,好多人骑着摩托或自行车来买返销的粮油,门市部外排起了长队。据说是上次涨洪水,粮仓进水了,很多泡了水的大米要便宜处理。

排队这事,李家明可不会干,何况这还是抢在全乡人之前领救济粮。停好摩托车,李家明让毛砣去舅舅那借三轮摩托车,带着小堂弟径直上楼敲门而入。

“肖叔,忙啥呢?”

正跟看报的肖站长抬眼看了下,笑骂道:“滚!见你就没好事,买米下楼去排队!”

“啧啧,好象又富态了哦”。

熟不拘礼的李家明一屁股坐在办公桌上,掏出那包扎着红纸条的喜烟拆开敬了一支,剩下的全扔桌上,顺带把刚领来的救济粮米票也给他。

“哟,喜烟?定亲了?长毛了没?”

基层领导开玩笑是荤素不分的,李家明听了直乐,“嘿嘿,您放心,我绝对不会娶肖晓姐,她都比我大两三岁。我大哥、二哥考上了大学,拿包喜烟来拍您马屁呗。”

大学生在农村人看来是文曲星、准国家干部,可在领导哪怕是最基层的领导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