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室另一头,油灯昏黄的光晕将陈胜席地而坐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他端坐在一方矮几前,一只手举着油灯,一只手点在内衬白绢的卷宗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

而似他面前这样的卷宗,他面前的矮几上堆得如小山一样高,他坐在小山后,几乎被这些卷宗所淹没。

这些卷宗,便是李斯通过特战局的消息传输渠道,今日才送到他手上的朝中改三省六部制的官吏名录。

名录之上的每一个官吏的资料,都记载得很是详尽,从官吏的姓名、出身、学识,再到过往政绩,以及特战局出具的品德调查,皆有详细的记载……已经有几分品格报告的模样!

但这还并不是让陈胜最惊讶的!

更令他感到耐人寻的是,在随这些卷宗一起送来的李斯亲笔信上,明明提及了,这些官吏名录乃是他与范增多番磋商之后才得出的一份初稿。

但卷宗后边的落款,却只有李斯一人的姓名,而无范增的姓名。

陈胜起先也以为这老货是想抢功。

但仔细查阅了几分卷宗后,又觉得不是……

这些卷宗上,出身稷下学宫的官吏数量,占比太大了。

李斯那几个“得意门生”的名字,尽皆在列。

陈胜从不否认稷下学宫学子的优秀。

稷下学宫乃是他亲手打造,倾注了他大量心血的大汉人才摇篮。

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