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曹国公出列,代表着勋贵集团,代表他们的意志。

“陛下,这些年来,朝廷内忧外患,夏季大旱不断,雨季洪水连连,民生艰难,各地赋税年年拖欠,尽管陛下不停的减免赋税,与民休息,但百姓依旧怨声载道。”

曹国公痛心疾首,沉声道:“值此时期,若是再传出镇北王屠城惨案,天下百姓将如何看待朝廷?乡绅胥吏,又该如何看待朝廷?

“会不会认为朝廷已经朽烂,于是更加变本加厉的搜刮民脂民膏,更加肆无忌惮?”

“混账!”

元景帝勃然大怒,指着曹国公的鼻子怒骂:“你在讽刺朕是昏君吗,你在讽刺满堂诸公尽是昏聩之人?”

“臣不敢!”曹国公大声道:

“可眼下,诸公们做的,不就是这等昏聩之事吗。口中嚷嚷着为百姓伸冤,要给淮王定罪,可曾有人考虑过大局?考虑过朝廷的形象?诸公在朝为官,难道不知道,朝廷的颜面,便是尔等的颜面?”

两人一唱一和,演着双簧。

朝堂诸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郑布政使心里一凛,又惊又怒,他得承认曹国公这番话不是强词夺理,非但不是,反而很有道理。

皇室的颜面,并不足以让诸公改变立场。

但如果是朝廷的颜面呢?

在百官心里,朝廷的威严高于一切,因为朝廷的威严便是他们的威严,两者是一体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