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过去了,但子受还想问些事情:“不知你那友人是谁?”

他算是想明白了,给李靖种子授意该怎么做的那位友人,肯定在捧臭脚,估计是哪个想以此为进身之资的官员吧,问清楚后得给他调到边疆去。

李靖道:“正是司天监少监万年,臣能有所为,也正是得了万年贤弟的启发。”

“他言在陛下的天命之论中颇有所得,我等应观节令以行人事,天命下雨,便蓄水保墒,天命晴日,便播种晒衣,天命季节变化,便春耕秋收。”

“我也是因他所言,才明白太阳、月亮、星星,无论何时都是相同的,庄稼在春季、夏季发芽、生长,在秋季、冬季积蓄、收藏,也是相同的,庄稼有土地就生长,失去了土地就死亡,这也是常识。”

“因此陈塘关的土地不适合播种粟、黍,我却不能就此放弃,让百姓们听天由命,若只打渔为生,一旦遭了风雨,便会饥肠辘辘。”

“土地,是不会变的,我却可以改变播种在土地上的作物,就如这水稻与麦子一般,若不是尝试过,又有谁知道陈塘关一地也能种出大量粮食!”

“全赖陛下点明!我等为官之人,便是为了改变天命,如果全都由着天命,地不能耕种就不事耕种,河水泛滥就放任自流,那要我等又有何用呢?”

李靖那一对浓眉跳了跳,显得格外激动。

也许大多数人都不理解天命之论,但他却能无条件支持。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