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第7章 问答(第2/6页)
夏娃先是“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视觉上的认知开启了她犯罪的第一步。接着,她觉得果子“也悦人的眼目”,产生了愉悦的感受,进而内心的欲望被激发。随后,她“就摘下果子来”,采取了实际的行动,这是违背神命令的行为。最后,她“给了她丈夫,他也吃了”,将犯罪的行为进一步扩散。
神学核心:无论是亚干还是夏娃,他们的犯罪过程都展现出罪性根植于从感官受到诱惑,到内心产生私欲,再到采取行动背叛神的这样一个连锁反应,这充分显明了“世人都犯了罪”(罗3:23)这一事实,说明罪在人性中具有共通性,是普遍存在的。
群体圣洁的叙事强化:
一人犯罪,全体担责:亚干个人的犯罪行为,导致了以色列人在战斗中战败(7:11 - 12)。这体现出在一个群体中,个体的行为会对整个群体产生影响,就如同在教会中,每个信徒都是教会这个大群体的肢体,教会需要为每一个肢体的软弱守望(林前12:26),当一个肢体受苦,所有肢体就一同受苦。
审判的公开性:亚干被通过抽签的方式定罪(7:16 - 18),最后被全民众处决(7:24 - 25),这一过程强调了圣约群体的纯洁性。在《哥林多前书》5:13中提到,至于外人有神审判他们。你们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表明了群体需要保持纯洁,去除罪恶。
对比新约恩典:在新约中,基督承担了群体的罪孽(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