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堂上众人散去之后,整个高邑县就进入到了一个快速的运转之中,虽说之间的配合定然不会很默契、无间,差错是一定会有的,但是相信他们对于手头的工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的得心应手。

再者初时高邑县人同沙河乡人在一起做事,多少都有些别扭,但是经过七八天的合作、共处之后,众人很快也就互相适应了。而随文丑而来的这些人户也算是在高邑县正式站稳了脚跟。

中平五年,四月二十,天气晴朗,春风荡乾坤。

若是算上先前三月份的代理时期,这已是文丑执掌高邑县的第二个月了。在此期间也算是将高邑县打理的井井有条了,别的不说就是战后的黔首安抚,麦子收割,粟米播种之事,进行的就非常顺利。

首先是对于高邑县黔首的安抚工作,有了文丑的从沙河乡所带来的数千万财资,以及陆续运送而来的数万石粮食作为后盾,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了,不过也不能就这样无偿的交予这些黔首之手不是,每户每家的精壮还是要强制参军的。

——因为高邑县历经战阵,所以徒有三四万黔首,确多是老弱病残之人,若说真正能够入了文丑之眼的精壮,也就那三四千人吧!而他们大多确对于参军一事,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也就有了这么一个规定。

既然不欲使高邑县再有陷入贼手的厄运,那么强有力的军队建设就是必要的。纵使高邑县精壮的素质并不是很高,但是文丑还是决定将他们武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