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中转站(第2/11页)
玫瑰椅、圈椅、躺椅、或是八仙桌、罗汉床而论,也比大件的瓷器大很多。体积变大,就不得不考虑运输的问题。恰巧的是家具偏偏还都是榫卯结构,可以拆卸组合。古代的能够匠无论如何聪慧,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用集体智慧创造的榫卯精巧的结构,给文物的倒运者提供了便利。于是乎,商贩们从大陆购得古旧家具,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同时也为了避人耳目,就将每件家具都拆卸,变成一根大边、一根枨子,再用麻绳和麻布捆扎好后,装箱运到香港。
在拆装的家具零件,运输到香港以后,还不等重新组装,就有古董商前来挑选。方毓和能够在一堆古家具散装材料中,逐一寻找到原件,再组装为一件完整的家具,这是需要一定本事的,并非一般古董商或收藏家所能为之。商贩、洋买办、经纪人、古董商便聘他验收货物,并代为组装。当时条件下,只有行家与专家才能在市场上,从第一手渠道,挑选到上品的明式家具,方府摆设的红木家具,包括黄花梨万历柜,黄花梨竹节圈椅,就是他以货物抵换工薪的杰作。
西方收藏家是黄花梨明式家具的最早追捧者,他们自以为读懂了这种造型简约的东方审美,对中国家具的态度不仅仅是收藏,同时附带着日常实用的观点,更珍爱带有“鬼脸”的材质。在原产地作为日常陈设,并使用过的家具,不仅古,有老坏,有残缺,有磕碰,还旧,有污垢,有黑渍,这种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家具,显然不符合西方收藏家的展览要求,只有将原来红黑紫绿,